为解决这一难题,部分医疗机构采用了“宫腔缝合固定术”,试图通过将曼月乐缝合至宫壁实现位置稳定。但该术式存在多项技术瓶颈:宫腔缝合操作复杂、术中对子宫内膜组织破坏性强、缝线易松动或脱落、缝合位置难以精确控制,且后期若需取出节育器,多需再次进行宫腔镜操作,导致部分患者术后体验感不佳。
核心区别在于:这项非缝合技术完全不需宫腔镜、不缝线、不麻醉,十分钟可完成固定,几乎无痛,随做随走。该团队借助三维建模技术,对多种不同形态的子宫模型进行结构分析,研发出可适配不同宫腔深度与结构的个性化固定方案,尤其适用于子宫较大、术后复发、反复掉环、无法耐受宫腔操作的高难度患者群体。
“我们要的不是一个‘放上去就算完’的过程,而是真正帮患者减少痛苦、延缓病情进展、保住子宫。”肖萍主任表示,这项非缝合专利固定技术,是她十余年来子宫腺肌症体系化治疗路径中的重要一环,也源自她对数千名女性患者反复掉环、手术恐惧、治疗信心不足的深刻观察与同理。
在宫内节育器固定技术日益精细化的今天,这项来自临床、立足患者真实需求的非缝合方案,为希望“保住子宫、稳住曼月乐”的女性提供了更友好、更安心的治疗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