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不成熟何必要卖?SU7爆燃事故遇难者家属发自灵魂的追问

3月29日晚,安徽德上高速公路上一辆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小米SU7标准版发生严重事故,车辆撞击隔离带后爆燃,三名年轻女性被困车内遇难。这场悲剧不仅因惨烈后果引发公众震动,更因遇难者家属的质疑——“技术不成熟何必要卖” ?

一位遇难者的父亲罗先生称,他们基于对小米品牌的信任购买了该车,没想到遭遇如此灾祸。自事故发生后,小米公司没有主动联系家属,仅靠家属通过客服渠道联系,却迟迟得不到实质性回复,这让家属们极为不满。罗先生直言 “不要把定时炸弹放在路上跑,不是把高科技堆在车上,车就安全了”,希望小米能给家属一个交代。

遇难者罗某母亲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诸多质疑。根据小米现有的公开声明,无法解释车门为何无法打开、车辆和水泥护栏相撞后因为什么原因燃烧、智能驾驶切换时间为何只有 2 秒等一系列问题,在她看来,小米的声明避重就轻。

有网友认为,小米已按法规要求提交数据,L2级辅助驾驶需驾驶员担责,“车企不是保险箱”;反对者则抨击小米宣传存在误导,NOA功能演示中多次强调“解放双手”,但事故后强调“驾驶员接管义务”,这种话语割裂让消费者陷入认知混淆。更有技术博主指出,标准版SU7采用纯视觉方案,夜间识别静态障碍物能力弱于激光雷达车型,而小米在营销中弱化版本差异,可能埋下隐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李颜伟则强调,车企在宣传中模糊“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边界,导致消费者过度依赖系统,而事故责任认定却完全归于驾驶员,这种“技术红利与责任倒挂”暴露行业伦理缺失。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车企在发布会上演示“脱手驾驶”,却在用户手册中标注“需全程监控”;宣称“重新定义出行”,却将事故归因于“人类操作失误”。这种矛盾让消费者成为技术实验的“小白鼠”,而生命的代价最终由个体承担。宣传时是自动驾驶,出事时是辅助驾驶,责任永远是用户,这样合理吗?

小米SU7事故绝非孤立个案,它是智能汽车时代技术跃进与人性底线碰撞的缩影。当车企以“颠覆”为荣时,更需铭记:真正的创新,从不应以普通人的生命为试错成本。遇难者家属的质问,不仅是对一家企业的拷问,更是对整个行业价值观的挑战——在技术神话与生命尊严之间,人们究竟该如何抉择?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技术不成熟何必要卖?SU7爆燃事故遇难者家属发自灵魂的追问
嘿!有什么能帮到您的吗?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