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来质问永辉店月赚200万不涨工资,钱进了口袋人心去了哪里?

4月2日,在“中国超市周”活动现场,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打断永辉高管演讲,质问后者旗下郑州信万店月盈利200万元却未涨工资,直言“应将利润的60%-70%返还给员工”。这一事件迅速引爆舆论,不仅因于东来“敢说敢做”的个人风格,更因它撕开了零售业利润分配与公司治理的深层矛盾。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胖东来的实践:2025年1-2月,胖东来员工月均工资达9886元,店长平均月薪78058元,高管薪资亦大幅上调。这种“高薪养人”的策略,被于东来视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若员工到手工资不足4000元,这样的超市就该关闭”。

有人认为,市场就是开放的,竞争就是存在的,胖东来之所以能出名不是营销,也不是只会给员工单纯的发钱,是有一整套符合内部管理市场竞争,以及民众认同的理念。还有网友从企业经营角度出发,提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承担着风险,员工工资应按薪酬制度奖勤罚懒,不能因一时盈利就随意涨薪。

有分析指出,胖东来模式本质是“人本主义经营”——通过高薪酬、优福利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进而转化为服务口碑与客户黏性。其2025年前两月销售额达62亿元,计划全年控制在200亿元以内,利润率约5%,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

零售行业分析师指出,永辉近年陷入“扩张-亏损-关店”循环,根源在于过度依赖资本驱动,忽视员工与顾客体验。反观胖东来,虽扩张缓慢(郑州首店筹备中,暂无二店计划),却凭借单店高坪效成为行业标杆。于东来甚至调侃叶国富入股永辉是“花钱买罪受”,暗指零售业需回归商业本质。

或许真正的启示在于:企业的生命力不在于选择何种模式,而在于能否构建利益相关方的动态平衡。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若员工成了成本,顾客成了流量,股东成了提款机,这样的企业注定走不远——无论它账面上赚了多少个200万。”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于东来质问永辉店月赚200万不涨工资,钱进了口袋人心去了哪里?
嘿!有什么能帮到您的吗?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