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情感投资陷阱,揭开温柔陷阱背后的投资迷局
女性温柔陷阱下的投资迷局,情感外衣下隐藏着陷阱和迷惑性。
四川、江西、广东、河南等多地女代理商
投诉西安多家商贸、化妆品销售及生物科技公司
利用网上打造的“阳光”“深情”“成功”男士展开情感攻势
实施化妆品代理招商“围猎” 进行精准收割
“放心,有哥在”“哥希望成为你坚实的臂膀”
各种嘘寒问暖贴心问候
不仅使她们在情感上遭遇打击
更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
所涉品牌有十几个
律师表示利用虚假人设诱导投资可能涉嫌诈骗
华商报10月23日03版报道西安女子陈冰兰因网上交友后遭情感诳诱、误入化妆品代理投资迷局后,四川、江西、广东、河南、浙江等地多名女代理商纷纷致电华商报新闻热线,投诉西安本地多家商贸、化妆品销售及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网上多名拥有“阳光”人设、被包装为“成功人士”的男子的情感攻势,实施化妆品代理招商“围猎”,进行“精准收割”,其所涉品牌有十几个,不仅令她们在情感上遭遇打击,更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
情感做“引子”
河南妇女借款凑20万当代理
在众多投诉人看来,之所以坠入化妆品代理泥潭,都是从遇到一个“顾家”“阳光”“充满正能量”的“成功人士”开始。
“他对家人有责任有担当,事业上又是一个企业高管、一个董事长,完美的人设加上平日里的嘘寒问暖,怎能不让我这么个普通女人充满信任和崇拜。”河南开封的秦宝青,今年已50岁出头,在当地超市工作。去年7月下旬,忽然有一个微信网友“秋月”从超市“福利群”加了她。当时她以为是同事或顾客,就没有拒绝。随后,对方自称姓郭,西安人,是看到她微信头像很像其给母亲送的一束花,所以加她的。而她看到对方朋友圈的两条分享,一个在写字、一个健身,挺自律的,就没有拒绝。其后,郭某每天都在分享自己的生活,不是带父母去寺庙烧香祈福、去养老院陪老人,就是带女儿出来玩,这让她感觉对方很有责任心和担当。在聊天过程中,郭某告诉她自己早年离婚,一个人带女儿,现在女儿13岁了,忽然发现早恋了,很痛苦不知怎么办……听到对方诉苦,一下子就戳到她的软肋,让她充满同情。随后两天,他还介绍自己是某护肤品企业的董事长,从打工开始,曾先后经历被合伙朋友卷款百万而走、妻子赌博不辞而别,最终仍然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这让她非常佩服。随后,他便说前两天见了一帮朋友,有人建议他建一个教育的群,想分享下育儿经验,于是将她拉了进去。
“在群里,他继续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不断有人喝彩,忽然有人就分享了直播间,内容是介绍他的生物科技公司,还有×皙品牌的护肤品,随后有人提议要跟他干,当即就有人晒交钱的截图。”秦宝青称,当时觉得自己一无经验、二无人脉,并不想做,“结果,郭某就私信我,说限额32人,招商通道马上就关闭了,不如赶紧抢个名额,于是我就交了3万元,可随后他又建议我做市级代理,说我很优秀,可以带我去奔好的事业,就又从支付宝上借了6万元……”
当秦宝青交了市级代理的钱后,郭某又劝她做省级代理。称河南人多、市场大,且省级代理公司会去开直营店,铺广告,把产品嫁接到美容院、月子中心、大型实体商超,而且“可一个月回本见收益”。在对方劝说下,本没有多少积蓄的她先后从几张信用卡中取出钱转给郭某,前后11笔转账共20万元做了该品牌的省级代理。
然而,货到后,她却坐困愁城。由于郭某承诺的“线下帮着卖”“开实体店打广告”没有兑现;拿到的化妆品因无相关证书进不了美容院、月子中心和商超,她又毫无渠道售货,以至于光每个月的信用卡还款便令她焦头烂额。无奈之下她与郭某联系,对方却总无回复。
“从相识到投资,他以各种理由频繁更换微信号和手机号,总共有9个。”由于联系不上郭某,秦宝青两次来西安找,但始终没见到人,后联系其公司,亦无果。最后提起诉讼,才最终以庭前调解获退17万元。
“只有32个名额,
当时就有人抢着打款加入了”
今年47岁的南灵芝是贵州毕节某地一位家庭主妇,2025年4月,她在一社交平台上被一个自称杨某的西安人搭讪,对方称来贵州出差,闲来无事才点开了软件,随后聊了两天,对方就建议加微信方便联系,“当时没觉得怎样就加了,后来越聊越频繁,他叫我‘囡囡’,每天都会提醒我按时吃饭、睡觉,字里行间都是关切,让人心里感到很温暖”。
随着杨某不断给她分享女儿的视频、陪父母去医院的视频、一家人吃饭的视频,南灵芝心里渐渐产生对此人的信任,“感觉他是个可靠、有责任心的男人”。
聊过一段时间后,杨某告诉她自己是做伊××品牌护肤品的,说以后有机会给她做个皮试。随后,对方就称有人建议其建个正能量的群,目的是帮助女性,尤其帮宝妈改善生活,也想拉她进去,她就答应了。进群第一天,杨某分享其以往的打工经历,饭店、工厂都待过,还和朋友包过工地,结果朋友卷款一百多万跑了,而且自己妻子因赌博输了一两百万也跑了,留下他和女儿相依为命。听了这些,她便感觉对方很不容易。数天后,他继续分享其励志故事,还呼吁群内女性要自立,要上进,接着就开了直播,直播内容大都围绕女性婚姻、成长为主,没两天,“他就在群里分享产品,然后就有人喊着要跟‘杨哥’干,但他说要跟董事会申请。第二天下午他说董事会同意了,但只有32个名额,当时就有人抢着打款加入了”。
因为自己并无多少积蓄也没时间,南灵芝并未理会。杨某虽在直播间说名额已满,不再招了,却私信她,称之所以说招满是给她留着名额。她说自己没时间干,可对方称“哪怕先占着也行啊”,见对方情真意切,她也根据对方给的一个助理微信,用自己仅有的5000元定了一个名额。然而,当对方确认她再也拿不出钱后,便不再回复她任何信息了。
同样的遭遇对于西安市未央区的甄水竹而言,则像是一场噩梦。今年6月上旬,她在一家交友平台上,被一个自称××颜护肤品生产企业老板的宋某搭讪,对方自称刚离婚不久,由于她也刚刚离异,两人便很快聊了起来。她告诉记者,自己离异后,很想找个合适的人重新组建家庭,但总是碰不到。在双方加了私号后,“见他又把聊天转到了企业号上,我就在网上查了一下这家企业,发现他果然在公司拥有不少股权,就觉得是个很难遇到的成功人士”。
“最初一周,他每天都会主动分享一些自己的日常,做饭、陪母亲到寺庙拜佛、带团队到养老院做公益,给女儿过生日,到外地燕窝工厂视察的图片或视频,并且无时无刻嘘寒问暖,言辞间珍惜备至,那个时候,我就感觉遇到了一个难得的知心朋友。”甄水竹称,由于宋某特别阳光、正能量,总是说一些祝福的、贴心的话,便很期待他的信息,很喜欢跟他聊天。
随着信任感加剧,一天,宋某忽然告诉她有朋友建议其建一个传播正能量的群,届时邀请她一起分享、交流。想着对方圈子大多是成功人士,便答应了。群建好后,早中晚群里不断分享亲子教育、职业规划以及女性自强、独立的“心灵鸡汤”,当看到群内分享的宋某带前代理商去工厂参观的视频,她更是被宋某雄厚的企业实力、赚钱的代理商们所影响,因此,当群内有人喊着要跟其赚钱后,她便心动了,最终投10万元做了市级代理……
内容相近的视频
大致相同的情感话术
在相似的代理招商套路下,河南三门峡的冯静芹投入29800元;河北张家口的孙玉花投入4万元;福建泉州的沈夏媛投入69800元;江苏盐城的邢星星投入69800元;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周丽华投入79000元;陕西韩城的张春芳投入119800元;吉林长春的吕娅玲投入15000元……众多原本并没有做过生意、更不了解化妆品行业,从没有过代理经验的诸多女性,受情感驱使以及改变现状的憧憬,或拿出有限的积蓄,或通过网上借钱、信用卡取现,以凑够不同代理级别的费用。而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在网上遇到了连面都没见过的、充满正能量的、拥有“阳光人设”的李某、郭某、宋某、杨某、齐某等人。
记者梳理发现,众多女性遭遇的套路,几乎都是先由男子在社交平台搭讪女性加好友,然后嘘寒问暖、塑造“顾家”“自律”“阳光”的“正能量”成功人士形象,建立信任度;随后再由“朋友建议”建立微信群切入直播间推介产品;最后男子再以“情感攻势”令女性投资化妆品代理,进行收割。
很多女代理商后来比对聊天记录、视频图片发现,不光这些人微信聊天中所发的视频内容大致相仿,其发送节奏也差不多,其各自展示的在偌大的书房读书、开豪车、去健身房健身的图片,和与家人一同吃饭、陪父母去庙里上香祈福、给女儿过生日的视频等等,除人物有所不同,内容几乎一样。甚至有的女代理商还发现,在劝女性投资的最后环节,所传的为其“垫资”的截图都一模一样。
在整个过程中,着力花时间打感情牌,是令众多女性投资“买单”的重要因素。记者查看众多受害者的聊天记录,无论是30岁左右的女性,还是四五十岁的女性,在齐某、宋某、杨某、郭某等人的情感话术面前,理智防线近乎坍塌,尤其当这些人以超乎寻常的亲昵,甚至以过于呵护的口吻向她们发送文字或视频的时候,几乎无人去要投资的公司实地看一看、做个调查,便草草投钱。
签合同+“已退费”
令维权变得复杂又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投资代理的钱转给公司公户或个人、签过代理协议后,不少女性发现,曾经嘘寒温暖、亲切可靠的郭某、杨某、齐某、宋某等人,忽然冷淡下来,随后不是以“累病了住院”,就是以“父母病了住院”,很久不回消息,或干脆再无联系。
秦宝青、冯静芹、甄水竹等多位女代理商称,根据代理合同约定,公司承诺的扶植政策并没有落实,仅发来货就不管了,有的还迟迟不见货发来。代理商周丽华称,自己投资后,做代理了两个月,公司承诺无一兑现,产品也一套未卖出。浙江的李玲称,自己2024年11月投了1万元做某品牌的代理,可只拿到了四盒面膜加四盒燕窝,“这些值一万元吗?”
感觉入坑的女代理商们要求公司退货、退代理。最终,大都退了80%到50%不等代理款。如秦宝青投20万元,退了17万元;冯静芹1月14日转29800元,1月19日签退费协议后退了14900元;沈夏媛投69800元,7月30日退费60%;邢星星投69800元,7月退26086元;张春芳投119800元,10月3日退了65%……
张春芳10月26日晚告诉记者,在发现公司不扶持、货品太贵后,曾联系齐某,但很长时间不回复,无奈之下两次来西安,“也许是我没有跟他翻脸,他才答应见我,10月1日下午4点到西安后,齐某带着两人开车接我去了一处茶馆,我问为何不去公司谈,他说公司要破产了,我都气哭了,问他‘网上说你发的你妈、你女儿的照片都是假的,到底怎么回事?’他也不回应”。
张春芳说,因为害怕对方跑路,所以想先要回大头儿。但一想到从认识到投资才仅仅两个月就损失了近4万元,心里还是很恨。而相比张春芳,更多的女代理商们在要求退费后,要么选择向12345投诉,要么继续建群上网披露,以避免更多女性入坑。
甄水竹说,自己就是看到网上发帖后,才要求退代理的,投入10万元,退了8万元,还有2万未退。她想不通,“他们凭什么扣我钱呢?签合同是被骗的,签协议是被迫的!”
在签退费协议前,很多女代理商被要求签一份禁止负面投诉和不再追究公司责任的承诺书。为了尽快拿回大部分投资,她们大都选择了妥协。
四川眉山一位女代理商告诉记者,在9月下旬,一同来西安要退费的8名女代理,曾去警方报案并找相关部门投诉,但均以涉经济纠纷、不属消费维权而无果。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以情感做外衣,以嘘寒问暖、塑造“顾家”“成功者”人设,利用慢慢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养猪),让投资者(杀猪)入局的模式,虽不同于以往“杀猪盘”动辄携款跑路的行径,但其“受理退货请求、给予部分退费”的手段,则更具隐蔽性和伤害力。
记者调查
合同违约责任都是对乙方要求
职能部门以合同纠纷处理
调查中,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通过查阅十多位女代理商的代理合同发现,合同中有的未写代理价格,有的未注明合同签约地;在违约责任方面,全是对乙方代理的要求,对于公司如何对代理商进行线下扶持,则缺乏具体约定。很多女代理商还反映,除了嘘寒温暖的话术引诱外,这些公司在直播间、微信群展示的各种荣誉证书、质量证书以及“即将在央视播出广告”的宣传,也是令她们最终投资代理的重要因素。而记者搜索发现,她们所投资的品牌广告无一在央视发布过,且部分颁发证书的单位如“中国企业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和“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中心”,不是在去年9月已被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取缔,便是根本未在民政部门登记过。
连日来,记者根据女代理商们的反映,先后依照工商信息所载的注册地址,走访了部分涉事公司,除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已注销、一家为美容院外,位于高新二路的两家公司一个已在10月前搬离,一个是在“地址孵化器”挂靠,均无法联系;而在位于唐延路、大庆路的两家化妆品品牌公司,记者询问李某与郭某的情况,其负责人或表示正在外出差,或称平时并不在公司办公;而对记者询问的女代理商投诉问题,一公司坚称没接到过投诉,一公司则称接到过几次,但退款数额因“内部约定”拒绝透露。
采访中,很多受害者向警方报警也未能立案,市场监管部门最后也只是以合同纠纷为由进行调解。
律师观点
虚假人设诱导投资可能涉嫌诈骗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在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不立案的情况下,女代理商们可以收集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协议等证据,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要求对方退还余款。
若此案涉嫌诈骗,且女代理商们对警方不予立案的决定不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一是申请复议。女代理商们可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以内向作出决定的警方申请复议,说明案件情况及认为应立案的理由,要求重新审查。警方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七日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二是申请复核。若复议未成功,女代理商们可在收到复议决定后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进一步强调案件疑点,提供更详细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上级公安机关会在收到复核申请后七日以内作出决定。三是申请立案监督。女代理商们有权向检察院提出立案监督申请,提交合同诈骗相关证据材料,如合同文本、往来沟通记录、资金流转凭证等,说明警方不立案存在的不当之处。检察院会要求警方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若认为不立案的理由不成立,会通知警方立案。
赵良善表示,个人或公司通过塑造虚假人设,利用情感诱导他人投资代理,若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宋某、齐某等人作为具体实施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赵良善指出,代理合同未见代理的付费价格,仅有对代理商的责任约定,是不合理的,因为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合同明显加重了代理商的责任,排除了代理商的主要权利,会被认定为无效条款。
赵良善介绍,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比如公司所在地在西安市雁塔区,那么可以选择在雁塔区法院起诉,相关约定有效。
赵良善分析,公司退费后仍占有余款的行为可能构成不当得利或违约,具体需根据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判断。公司要求女代理商们签承诺书不追究其责任和不发负面投诉,若该承诺书是在代理商们受胁迫或重大误解的情况下签订的,或者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则可以主张该承诺书无效。
赵良善建议,除了向法院提起诉讼外,女代理商们可以先尝试与公司协商解决,要求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或退还剩余款项。与此同时,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机构投诉,寻求帮助和调解。若涉嫌诈骗,可选择向警方报案处理。此外,联合其他受害女代理商,通过集体维权的方式,也会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女代理商均为化名)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bmwqd.com/post/2819.html发布于 2025-10-28 11:26:5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品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