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科技突破,15年研发投入超400亿,布局AI赛道,破解卡脖子难题
安踏在15年投入研发资金达400亿,全面布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抢占AI先机。
本文来源:创业圈 作者:闫晓寒
安踏正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持续增长、构建难以逾越的品牌护城河。
10月31日,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联合体(下称“联合体”)在第二届大会上发布“无氟安踏膜技术”及“六度芯保暖科技”两大高性能材料攻坚成果,安踏集团同时会上发布了“AI365战略”及体育用品行业首个设计大模型安踏“灵龙设计大模型”。
当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全球消费需求趋于专业化、个性化,消费者对运动装备不再仅满足于基础防护,而是对品牌提出了更高、更细分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长期面临核心材料依赖进口、研发转化效率低下等难题。
面对新的市场周期,科技创新是品牌寻求增长的关键。众多品牌创新方式包括品类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材料创新,解决产业端发展痛点;又或是进行技术攻关,拥有与国际巨头比肩、能说服消费者的硬科技。
此次联合体大会所发布的两大材料科技,正是安踏进行包括技术攻关在内的多方面创新成果。安踏的“无氟安踏膜技术”攻克了高性能防水透湿膜的世界性难题,这是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突破,同时也是中国品牌迈出打破外资巨头技术垄断的重要一步。
不过,安踏在创新方面的布局并非只有材料研发方面的基础创新,也涵盖AI、数据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安踏已将AI打造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其希望通过AI推动业务创新、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降本增效,驱动增长。
在创新领域的全面布局,是安踏体量巨大仍能实现收入增速领先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原因。尽管与全球巨头处于不同起跑线,但安踏正通过科技创新,一步步打破国外品牌垄断、走向“世界的安踏”。。
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
运动鞋服品牌在材料、专利技术等方面已经展开激烈较量。材料是体育用品的灵魂,这一领域研发周期长、攻坚难度大,但材料的核心技术革新对产业进步至关重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上述联合体大会上表示,体育用品行业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三大结构性难题。难题之一是核心技术仍存突围之困。在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智能纺织品等关键领域,“卡脖子”风险犹存。
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品牌和面料供应商并未缺席这场科技竞赛,并且已经在部分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
以冲锋衣必备的防水透湿面料为例,长期以来,国际品牌在全球防水透湿科技面料领域牢牢掌握话语权,不仅通过专利布局构建了严密技术壁垒,同时也通过严格的品牌授权和供应链管控形成产业依附。
特别是市场上主流国际防水透湿面料的冲锋衣动辄四五千元,对大众消费者而言定价较高;另一方面,近两年,纺织面料无氟化已是大势所趋,市场需要更加安全环保的新一代产品。
无氟安踏膜的科技突破则直击这些痛点。不同于部分国际品牌氟替代改良的惯性思维,安踏以底层技术重构实现面料的无氟化。
“无氟安踏膜”由安踏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采用自研高透湿生物基高分子及微纳米结构调控技术,实现静水压和透湿率两个核心指标的国际领先。
如果说,此前安踏的第一代防水透湿面料技术是对国际巨头的追赶,今年发布的“无氟安踏膜”则是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这一面料性能表现比肩国际品牌,且将产品售价控制在国际同类面料成衣的三分之一,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率先推动绿色科技普惠化,更为中国品牌在全球高性能技术服装的无氟化进程中占据市场主导权提供了重要支撑。
无氟安踏膜的突破,是安踏众多创新成果中的一个。安踏此次发布的“六度芯保暖科技”,由安踏-徐卫林院士工作站成果转化,是玄武岩纤维技术平台的核心应用。玄武岩纤维能够满足消费者在极端环境中的需求——耐极端高低温、高强度、高耐磨,填补了国内体育用品领域应用空白。此前,安踏首创智能模拟仿真设计,将3D打印的钛合金鞋钉融入鞋底前脚掌;不久前,安踏还发布了全球首创钛板科技“未来跑鞋”。
取得行业科技突破的关键在于,安踏的创新并没有局限于企业内部,其在去年牵头成立的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联合体打通 “产学研用” 链路,直接解决产业共性难题。
经过一年发展,联合体队伍正不断壮大,包括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等供应链企业,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也签约加入联合体,联合体成员单位已从13家提升至34家。
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联合体还在会上发布了天玑·高性能材料攻坚计划。这是行业首个材料领域的攻坚计划,希望聚焦突破国际巨头在高端材料领域的技术垄断。这一计划也将支撑安踏集团从“中国的安踏”走向“世界的安踏”,冲击全球高端市场;同时也将在碳中和材料、智能纤维等前沿领域建立技术壁垒,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全球行业标杆。
用AI重构产业生产力
对体育用品企业而言,材料是产业创新的硬件基础,为产品性能突破提供核心支撑;AI则从技术应用维度发挥作用,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变革,驱动业务增长。
在上述大会上,安踏集团对外发布“AI365战略”,包括三大方向、六大领域及五大保障。其中,三大发力方向涵盖降本增效导向的效率型AI、驱动增长导向的精准型AI,以及用户体验导向的体验型AI,六大业务应用领域包括营销、设计、商品、供应链、零售与运营,五大创新保障由创新机制、创新团队、文化与意识、创新预算保障、及生态协同与共创构成。安踏集团提出实现内部AI使用率达到50%以上,创造价值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三年目标。作为“AI365战略”的一部分,安踏集团同时发布了安踏灵龙设计大模型。
该大模型亮点颇多,它是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首个垂直领域的AI设计大模型,同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其基于安踏过往30多年积累的上千万鞋服数据及百亿参数大模型底座进行训练,并对鞋服设计领域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具有文生图、线稿生图、鞋服设计、图案创意设计、爆款快速拓展等一系列功能。
这意味着,灵龙设计大模型不仅能大幅提升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彻底摆脱了通用大模型的版权枷锁,从根源上规避版权纠纷,确保设计成果可直接商业化落地。
实际上,安踏早已在AI领域进行布局,并在内部各个领域深入运用。以安踏旗下斐乐品牌为例,其网球鞋传统设计周期约3个月左右,但在AI参与多个环节并与企划设计师协作下,使得一款网球鞋从项目启动到最终定款不到40天。
在这过程中,AI大幅提升了商品设计环节的效率。斐乐鞋商品企划部借助安踏AI平台洞察网球受众用户画像并快速锁定核心需求,企划团队将需求、参考鞋款设计图、相关技术参数等输入灵龙大模型,后者在几分钟内便生成56套灵感方案。在配色环节,灵龙设计大模型5分钟内输出十几套配色方案,并获得专家一致认可。
AI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能够为安踏带来设计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用户体验的优化。而行业首个AI设计大模型的发布,也能够为行业树立AI应用标杆,引领体育用品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使企业向更具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
AI365战略和灵龙设计大模型并非单一的技术工具,而是安踏多年来坚持创新投入的战略实践。过去十年安踏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未来五年将继续在研发方面投入200亿元。以此计算,15年间安踏研发投入将超过400亿元。
安踏这份持续且坚定的投入,背后是中国企业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决心。企业在走上世界舞台的过程中,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构建起真正的护城河,最终在参与全球竞争时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bmwqd.com/post/3048.html发布于 2025-11-02 11:55:1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品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