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电网投资迎来超级周期,电力需求拐点来临
欧洲电网投资进入超级周期,电力需求出现拐点。
在经历长达15年的持续下滑后,欧洲的电力需求正迎来一个关键的结构性拐点。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分析师Alberto Gandolfi、Ajay Patel等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欧洲电力系统正面临严峻考验,慢性投资不足、电力需求拐点显现以及电力系统复杂性不断上升,使得欧洲面临电力危机的风险日益加剧。
在2008年至2024年间电力需求累计下降约7%后,高盛预计,从2026年起,欧洲电力需求年增长率或将达到1.5%至2%。这一需求的复苏主要由交通、家庭和制造业的广泛电气化、数据中心的快速扩张以及空调普及率上升等因素驱动。
为应对需求增长并防范潜在危机,欧洲电力系统未来十年或需高达3万亿欧元的投资,这一规模几乎是过去十年投资水平的两倍。报告警告,若投资不足,欧洲电力市场的备用利润率(可用容量与峰值需求之差)可能在2029年前后降至零,大大增加能源供应安全风险。
高盛认为,这一由需求驱动的投资“超级周期”,将为整个电力产业链带来显著的增长机遇和利润空间。
报告预计,在基准情景下,受益于电气化趋势的领先公司在2025至2030年间的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率可达9%,而在“稀缺情景”下甚至有望达到11%,并可能推动整个板块的估值扩张。
电力需求迎来历史性拐点
欧洲电力消费正告别一个长达15年的收缩期。
报告援引Eurostat数据称,在1990年至2008年间,欧盟电力需求在稳健经济增长和电气化推动下累计增长约30%。
但此后,受全球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新冠疫情和能源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影响,欧洲经历了“去工业化”和能效提升的加速,导致电力需求逆转向下。
如今,这一趋势正在逆转。高盛的自上而下分析预测,到2026年,欧洲电力需求将重拾1.5%至2%的年增长。这一转变主要由四大支柱推动:GDP增长以及能效措施的放缓、电气化进程、数据中心建设和空调普及。
报告预计,欧盟在2028年前的实际GDP增长率将为1.2-1.5%,之后为1%。数据中心方面,预计欧盟27国管道输电项目达200GW,10年内转换率达20%。
电气化进程方面,报告预计欧盟到2030年电动汽车在新车销售中占比30%(低于欧盟55%的目标),热泵数量达到欧盟2030年6000万台目标的一半,氢能发展仅达到欧盟目标的15%。
在空调渗透率方面,高盛表示,当前的渗透率约为20%,到2030年将达到约25%。
万亿欧元投资开启“超级周期”
欧洲电网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据Nexans数据,欧洲电网平均年龄为45-50年,是全球最老的电网系统。经过约20年的投资不足后,输配电投资从2020-2021年开始加速,2024年增幅尤为明显,特别是输电领域投资在过去十年增长了4倍以上。
高盛估计,由于设备老化、向分布式发电的转型,以及电动汽车、供暖系统、工业锅炉或数据中心等新客户的接入,电网投资需要大幅加速。输配电资本支出可能翻倍,未来十年总投资约1.2-1.4万亿欧元。
这将推动电网业务在本世纪末前实现年增长率15%。在2024-2029年期间,监管资产基数(RAB)年增长率将达到15%,输电增长将超过配电。按地区划分,德国或英国等地区年增长率将达到15-20%。
报告还强调,4月28日西班牙全国性停电事件凸显了投资不足的风险。尽管停电原因涉及多个因素,但政府强调电压震荡是主要触发因素之一。当频率偏离50赫兹超过0.15赫兹时,电网可能无法调度电力,进而引发停电。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但系统更“脆弱”
与此同时,欧洲发电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
高盛预计,到本世纪末,约75%的装机容量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而十年前这一比例约为45%,目前约为65%。这一转型虽然有助于欧洲实现能源自给和减排目标,但也使电力系统日益依赖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从而变得更加“脆弱”。
在2016-2025年期间,可再生能源年新增装机超过20吉瓦,太阳能装机增速超过陆上风电2倍,超过海上风电6倍。与此同时,超过100吉瓦的火电装机退役,而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约300吉瓦。
由于间歇性特征,可再生能源占比上升推高了电力价格波动性。
例如,2024年秋季,德国因经历“Dunkenflaute”(无风、无光、寒冷)现象,导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锐减,现货电价飙升至250-300欧元/兆瓦时,盘中峰值甚至接近1000欧元/兆瓦时,同时也不乏负电价的出现。
电力市场步入供应紧张,备用利润率或降至零
基于1.5-2%的年电力需求增长假设,高盛警告,在电力需求回升和备用设施建设不足的双重压力下,欧洲电力市场正走向供不应求。
衡量这种紧张程度的关键指标是备用容量率,即可用容量与峰值需求的差值。报告预计该指标将从2021-2023年的15%-20%水平,到2028年降至低个位数,并在2029-2030年逼近于零。这一水平远低于保障能源安全所需的10-15%“安全线”,意味着大范围停电的风险正在上升。
分析显示,欧洲备用容量率将从2021-2023年的15%-20%下降至2025年的高个位数,预计2028年将降至低个位数,2029-2030年降至零或负值。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高盛估计未来10年需要约1万亿欧元的发电投资,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容量建设,其余将用于电池储能系统和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等备用电源技术。
在基准情形下,备用容量率将稳步下降。高盛认为,欧洲需要额外150-175吉瓦的备用容量(燃气电厂、电池),这意味着在基准情形之上还需增加3500-4000亿欧元投资。
“稀缺性”重估电力全产业链
电力需求的增长和供应瓶颈的凸显,将形成一种“稀缺性”效应,有望重估整个电力产业链的价值。高盛认为,这将为多个领域带来机遇:
- 电网业务:受益于庞大的现代化改造需求,预计将实现两位数的持续增长。
- 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稀缺背景下,新增项目的回报率有望提升,类似当前美国市场购电协议(PPA)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更高项目内部收益率(IRR)。
- 灵活性发电:天然气发电厂等灵活性资产,将因其在平衡电网和应对价格波动中的关键作用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 电力供应:售电量的增加将直接推动零售和供应业务的利润增长。
在“稀缺驱动”情形下,高盛预计这些公司的平均利润可能进入“黄金时代”,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1%。
高盛点名看好Enel、RWE、SSE、EON、Iberdrola、Elia、National Grid(NG)、EDPR和Engie等公司。
报告还补充称,欧洲公用事业板块的远期市盈率目前接近十年来的-1标准差水平,且相较于美国同行存在显著估值折价,预示着该板块存在估值修复和扩张的潜力。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bmwqd.com/post/491.html发布于 2025-09-04 11:08:5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品途网